电话:0537-2156777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职场资讯

人保部副部长:就业难这个问题怎么看

来源:曲阜人才网 时间:2011-01-20 作者:曲阜人才网 浏览量: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就业的现实压力仍然很大

  记者:去年以来就业形势全面好转,劳动力市场供需两旺,局部地区岗位空缺数量超过求职人数。有人说,我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状况正在终结,中国正面临“刘易斯拐点”。就业是否从此可以“高枕无忧”?

  信长星:判断形势要看全局,看大势。

  随着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当前确实在局部地区再度出现了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就业压力依然很大。

  “十二五”时期,我国人口将达到13.7亿人,劳动力资源将达到高峰。城镇平均每年需要就业的劳动力大约为2500万人,与“十一五”相比,不是少了,而是多了100万。而综合考虑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服务业加快发展等有利因素,以及出口趋缓、结构调整产生新的失业等不利因素,即使经过努力,城镇新增就业规模继续保持在900万人以上,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两项加起来大概在1200万左右,供求缺口还是很大。所以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切不可有丝毫松懈,更遑论“高枕无忧”。

  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的规模也不小。有的学者估算农业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保守的估算也在七八千万人以上。这既是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优势的潜力所在,也是一种现实的就业压力。

  我也一直关注着学术界关于“刘易斯拐点”的研究,这对判断一个较长时段的就业形势无疑有启发意义。不过,我更关注的是现实就业压力。从现实来看,尽管当期新进入劳动年龄段的人口增速下降,但总量还在增加。何况,就业工作所面对的主要并不是当期新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因为进入劳动年龄与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是有时间差的,中间隔着继续接受教育这样一个延后的过程。尽管当期新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增速有所放缓,但由于“十一五”时期入学的大批高校毕业生陆续进入市场,再加上其他青年劳动者和失业人员以及农村转移就业人员,现实面对的总量压力还是相当大。

  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强调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正是基于对现阶段就业特征的准确判断作出的。

  记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的主线。这一过程对就业有哪些影响?我们看到,去年以来,各地淘汰落后产能已经造成了部分岗位的流失。

  信长星:就业状况如何,从根本上取决于经济状况。经济发展是拉动就业的火车头。从长远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也必然会有利于扩大就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更优化,有利于增强就业弹性,使同样的经济增速拉动更多的就业;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会创造大量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同样也有利于拉动就业增长,提高就业质量。

  当然,加快转变是个过程,对就业的影响也会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在转型升级、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一部分岗位要消失,有一部分人员会暂时失业。

  “招工难”是一种结构性短缺,市场正引导用人主体和求职主体做出积极调整

  记者:局部地区的“招工难”已连续几年出现。特别是今年,一些企业不仅招不到技工,普工也招不满。许多人看不明白,为什么“招工难”“就业难”同时存在?

  信长星:“招工难”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指的是就业中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反映的是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市场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加之供求失衡,所以就会出现结构性失业问题,这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期都会存在,只是程度不同、特征不同、表现方式不同而已。

  “招工难”不是新问题,前些年就在沿海地区出现过,这次又有了一些新变化。据我们对16个用工大省的调查,招工难企业的行业和岗位特征非常明显:一是东部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通操作工招工不足;二是机械电子制造型企业技能工人招工不足;三是薪酬待遇较低的企业招工不足;四是有的中西部地区因承接产业转移,发展较快的行业在短时期内也一度出现了招工难。

  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需求旺盛;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在增多,吸引了一部分农民工在当地就业;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完善和落实,务农收入增加,吸引了一部分人返乡务农,或在当地转移就业。

  从另一方面看,它也反映出劳动力素质结构还不适应就业市场需求,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反映出一些企业的薪酬待遇、劳动环境、用工方式与变化着的劳动力供求格局不相适应,与劳动者的就业愿望、收入预期和职业发展预期不相适应。

  总之,招工难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既带有结构性特征,也具有摩擦性失业的特点。

  记者:如何缓解这种结构性短缺呢?

  信长星:针对春节前后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突出问题,我部最近专门下发了一个通知,提出及时发布供求信息、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6方面的措施。

  从长远看,实现劳动力供求的动态相对平衡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必须坚持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市场是最有力的、也是最灵敏的指挥棒。市场会不断地引导用人主体和求职主体做出调整。事实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这方面的一些积极信号,比如,一些城市开始产业转型升级,一些加工贸易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过去是大批劳动者涌向沿海地区寻找就业机会,现在是生产资料到中西部去寻找劳动力,这不正是源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吗?同时,一些企业在积极改善劳动环境,加强人文关怀,适当提高工资待遇,以增强企业吸引力和凝聚力,稳定职工队伍。这些都反映出我们的经济在不断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

  总量继续增加,大学生就业不轻松;起薪不高不等于“脑体倒挂”,大学生上升空间大

  记者:一些企业招不到农民工,但同时,大学生就业难越来越突出。对此,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青年失业本身是世界性难题,没什么稀奇;有的说,大学生不是就业难而是择业难;有的说,这是经济转型中的问题;还有的说,是部分大学生所受教育和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对这些说法,您怎么看?

  信长星:这些因素可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青年失业的确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国外也普遍感到这是一个难题。上世纪90年代,我们和欧洲一些国家交流时,人家谈论最多的就是青年就业难,我们还感到有些“话不投机”,因为当时我们面临的主要是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而现在我们也在面对青年人就业问题了,并且是首位的问题。

  分析大学生就业,我们还是要先看总量的变化。本世纪初,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是160多万人,到2005年增加到330多万,今年达到660万人,预计今后还会逐年略有增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们所面对的就业总量压力。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现就是因为毕业生多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总量增长背景下供需之间存在某种结构上的不对称,这需要有一个逐步调整和适应的过程,是阶段性问题。这其中还有大学生就业意愿和岗位不匹配的问题。比如,在企业有不少紧缺的技术工种,但很多大学生不愿干,或干不了。不愿干是就业意愿问题,干不了是因为缺乏相应技能。大学生对就业普遍有着较高的期望值,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有一个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其到基层就业,先就业再择业;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引导用人单位提供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岗位,并且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

  记者:2011年预计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到660万,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毕业生,总量更多。这是不是意味着,今年大学生找工作更难了?

  信长星:总体上确实不轻松,但我对就业前景还是抱有充分的信心。

  首先是国家高度重视,放在促进就业的首要位置,出台了一系列引导扶持措施。其次,目前高校也在根据市场状况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法,将对今后的大学生就业产生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随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高端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有望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就业意愿的岗位。

  另外,大学生毕竟有着年轻、文化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优势,在人力资源市场上属于竞争力强、适应性强的群体,就业领域还是比较广的。

  记者:最近有份研究报告指出,高校毕业生起薪和农民工月薪越来越接近,而且出现“年薪十万”的农民工。有人说“新脑体倒挂”出现了。

  信长星:得出这样结论恐怕有失片面。

  同样的起薪,二者在增长速度、上升空间方面有很大区别。虽然大学生首次就业收入不算高,但这种状况常常是暂时的,伴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职业的发展,高学历群体的就业质量会有更好的表现。正如有人比喻的那样,一个送水工月薪2000元,5年后他可能还在做类似的工作,而且还可能拿着差不多的工资,而大学生5年后的收入则往往是另一番光景。

  我们也不宜拿个别现象做对比。“年薪十万”的农民工可能有,但肯定是极少数、极个别的。如果看总体、看平均水平、看发展空间,受教育程度和待遇还是成正比的。 (白天亮)

  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再创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找工作,真不易

  “找份理想的工作真难,我只好不断降低要求”

  曹腾星刚回绝了一份聘用通知。这份工作来自于一家邮政储蓄银行,条件是回县城工作,“我不想回县城。”

  曹腾星是南京审计学院会计专业的大四学生,求职目标是进南京或扬州的银行工作。然而,他找工作的形势并不乐观。随着近年来学会计的学生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随之提高。“银行通常需要我们过英语六级。我的六级虽然过了,但只比合格线高几分,面试官问起具体分数时,我觉得特别尴尬。还有一些单位,30分钟的面试全都用英语提问,一些专业知识,我用中文都说不好,更别提英文了。”

  “我想我可能要调整就业目标了。”连续被8家银行拒绝的事实,让曹腾星现实起来。以前,他觉得会计事务所的工作常需要加班、建筑业的会计总是常年外派工地,因此虽然这两个行业对会计需求量较大,他却不愿选择。现在,他开始积极参加这类企业的面试,“先找着工作再说,不能挑了。”

  3月将迎来又一波招聘热潮。届时,考研没成功的、出国遇阻的,都将加入求职大军,“竞争肯定会更激烈”。看着周围的一些同学们通过种种人脉资源找到合适的单位,曹腾星也在暗自琢磨,希望找找关系,省时省力地找到一份好工作。

  “幸亏选对了专业,否则现在工作就难找了”

  “幸亏当初选对了专业,否则现在工作就难找了。”王夏是河南新乡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大四学生,现在已经有好几个用人单位向她发出邀请。“整个社会对护理专业的缺口很大,护理专业的本科生就更缺了。”

  王夏说,虽然不是名牌大学毕业,但她所在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状况都很好。“护理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社会上有需求,其他专业又很难代替。我的高中同学,学历史、学中文的,即使是名校毕业,也很难找工作。”

  近半年来,王夏一直在北京海淀医院实习,这家医院也有意招用她。她正在权衡,究竟是留在北京还是去郑州一家医院。“北京这边的医院,月薪在3000元左右。工作非常辛苦,一名护士可能需要负责20多个床位。”更重要的是,对于外地生源,王夏找的几家医院都不给编制,不解决北京户口,采用合同制。而郑州的那家医院,对王夏这种本科学历的护士,能开出5000多元的月薪,工作几年后每月可能挣到10000元左右,也可以解决户口。

  王夏认真比较了两地的物价,北京的消费水平比郑州高出不少,工资却不高;郑州的户口不难解决,北京却是没了户口干什么都不方便。“我回郑州的可能性比较大。”王夏说,高考时选专业,她很务实,现在找工作,同样要务实。

  “面试一次次失败,但我还是想去大公司”

  马志勇本科是西南交通大学法学专业,但他的兴趣更偏向商业领域。他认为自己善于沟通,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而且作为北京人,他还有户籍优势。

  奔着这个目标,从去年10月份开始,马志勇向一些外企和国企陆续投递了十几份简历。这其中,像中国移动这类大型央企最受他青睐。遗憾的是,马志勇通过了所有笔试,面试却全军覆没。

  马志勇说,现在很多单位都实行“海笔”、“海面”政策,让尽量多的人通过笔试、进入“一面”,但面试的淘汰率很高。他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移动的面试,马志勇需要“一对七”,在短时间内回答面试官抛出的各种问题,“考的东西又多又杂,有的完全不知道该说什么,有时这个问题还没反应过来,那个问题又来了。”

  马志勇说,面试中与他竞争的大部分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和他们相比,自己学历能力都不占优势。但他不认为这是自身定位有问题,相反他说“不是我们跟他们争,是他们跟我们争。”马志勇谈到,许多名牌大学生常常投出上百份简历,将各种规模的企业“横扫”一遍,为的是“兜个底”,其中许多单位根本不会去,而这会给普通院校毕业生增加很大压力。

  尽管面试一次次失败,马志勇并不打算调整自己投递简历的公司档次,“坚守目标有什么不对”。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马志勇联系到一家公司做带薪实习,每月有近2000元收入,家在北京也使他没有住房的压力。(韩心怡)

  多少农民工能拿10万年薪?

  ●农民工拿10万年薪的,肯定是极少数,千万别因此掩盖农民工就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农民工的就业及其权益保障还有许多亟待改善的方面

  最近,关于农民工供不应求、拿高薪的传闻不绝于耳。有的说快递员一个月收入上万,有的说建筑业年薪10万元还招不满人,一时间,农民工成了高校毕业生等为求职困扰的人所羡慕的对象。

  农民工就业真的走在“春天里”了吗?我不禁想起了去年接触过的两位农民工。

  一位是怀揣梦想来京找工作的山东农民王海龙。王海龙以前一直搞大理石加工,但这个工作粉尘污染严重,干久了容易得尘肺病。他就想换个工作,来北京赚点儿钱,争取再学点技能。可人生地不熟的他处处碰壁,还险些被黑职介骗了钱,最后失望地离开了北京。

  一位是趁着农闲来北京打短工的河北农民宋明清。他和十几位老乡起早贪黑地干了一个月,工程眼看要收尾了,老板却突然让他们卷铺盖卷回家,工钱一分不给。因为没签合同、证据不足,宋明清被拖欠的薪水费尽周折才拿到。问他为何不签合同,宋明清说:“人家不肯,我要是坚持签合同,就揽不到这个活儿呀。”

  这两个例子反映出农民工外出打工就业的艰辛与无奈。

  我国2亿农民工,其中绝大多数人恐怕仍在为就业不稳定而担心。尽管这些年来,许多地方的劳动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帮助农民工转移就业,但多数农民工还是呈现一种无序流动状态,找工作大多靠老乡、熟人介绍。由于缺乏技能,高端的工作做不了;低端的工作苦、脏、累、险,能找到一份稳定的、能够签劳务合同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昨天 “用工荒”,厂里开出高薪聘请工人;明天企业经营不景气,订单减少,大批农民工只能被遣散回乡。在就业不稳定的情况下,超时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哪里到了“被羡慕”的阶段?

  近几年农民工的工资的确在提升,这是好事情,但整体水平仍然偏低。而且,我们看农民工的就业状况不能单看工资,还得看看其他方面。事实上,农民工大多从事着建筑、煤炭、环卫等苦脏累险的行业,风里来雨里去,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更谈不上什么发展前景。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也偏低,不少农民工根本没有养老、医保,更没有住房公积金。和城里的上班族相比,农民工拿到手里的钱就是他们全部的依靠,不管是治病还是养老,他们能指望的只有捏在手里的工钱。何况,农民工还是遭遇欠薪最多的群体,每到年底,讨薪难都困扰着许多农民工。

  农民工拿10万年薪的,肯定是极少数。千万别因此掩盖农民工就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农民工的就业及其权益保障还有许多亟待改善的方面,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相关推荐
暂无相关推荐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00437   工信部备案:鲁ICP备11011025号-1   鲁公网安备 37088302000305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202008830004号

客服电话:0537-2156777 2153666 EMAIL:985205333@qq.com

版权所有©2007-2020 济宁众才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服务许可证:370883015001号 Powered by 曲阜人才网

用微信扫一扫